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和管理,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部、人事处、学工部、保卫部、团委、后勤服务公司、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及各党总支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宣传部。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负责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协调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引导等工作。
二、主要原则
(一)及时上报,积极应对。发现涉校舆情后,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调查了解情况后,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
(二)网上舆情,网上解决。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坚持“网上来,网上去”,对网上局部发生的问题尽量在网上局部解决。
(三)堵疏结合,妥善处置。对于重大网络舆情,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正面信息宣传,妥善处置负面信息,依法及时封堵和删除有害信息。
三、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标准,从领导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当中,选拔建立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信息员可适当增加亮点网论坛管理员和学生干部。
舆情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坚持每天上网浏览信息,及时捕捉、分析并上报舆情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发现或接报网上异常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如信息涉及到所在单位,应同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加强对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网络舆情的监控,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上报。
网络评论员的主要职责是:积极主动介入亮点网“计量后院BBS”和校外主要网站的交互式栏目(如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就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评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涉校舆情,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及时发表正面信息和评论;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学校确定的宣传口径,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负面影响。
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对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员和评论员QQ群,加强工作交流,提高队伍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值班制度。机关主要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各确定1名网络舆情信息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舆情监控值班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值班当天,舆情信息员要定期浏览主要网站和论坛,收集、分析网络舆情,发现涉校信息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做好信息备份工作。
(二)加强特殊期间的舆情管理。在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要根据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及时上网收集有关信息,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编写《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网络评论员要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三)严格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纪律。学校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在网上发布信息,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接受媒体采访。对于在网络上违规发布重大事件信息,迟报、谎报、漏报重大舆情,并严重影响事件处置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