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计量大学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
精神的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指导工作,并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这在我省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浙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全校上下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凝心聚力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校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地和浙江人民的深情大爱、对浙江工作和浙江发展的殷切厚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带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绝对忠诚、敬仰爱戴、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聚焦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主要举措
(一)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学深悟透。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三力”。
1.系统谋划学。统筹安排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确保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学校召开党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相关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校党委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班子成员逐一作交流发言,凝聚思想共识,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宣传部、办公室)
2.全员覆盖学。及时制定印发学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做到学习贯彻一抓到底、全面覆盖。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举办读书班、报告会、开展专题研讨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学深悟。结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支部组织生活会等活动,采取“党课下基层”、支部书记领学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深刻学习领会、深入交流讨论,10月中旬前,各党委(党总支)要安排1次专题学习,每名班子成员要进行1次交流发言。(宣传部、办公室、组织部、各党委(党总支))
3.循迹溯源学。结合“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及时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深度,凝练学习成果,用好追寻足迹篇、理论溯源篇、思想引领篇3本读物,持续深化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在循迹溯源中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故事。(组织部、各党委(党总支))
(二)强化教育培训,激励担当作为。用好用足特色优势和宝贵资源,及时组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练好“唱功”,练就“做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工作的强劲动力。
1.安排专题辅导。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中层干部培训及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必学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和学习研讨。(组织部、各党委(党总支))
2.开展现场教学。探索沉浸式、互动式现场教学模式,分批有序组织党员干部到“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千万工程”展示馆、“枫桥经验”陈列馆、浙东运河文化园和李祖村、义乌小商品城等,开展现场重温、实地感悟,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体验性、参与性。(组织部、各党委(党总支))
3.加强实践历练。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全省实施“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高教强省战略”中比学赶超、勇争一流;在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比学赶超,勇争一流。提升“老本行”学科服务国家战略、争创特色一流的能力和水平,以“大仪器”“大质量”学科群突破为重点,以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实施《中国计量大学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服务计量事业发展行动方案》。持续打好推动政治建设走深走实和干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综合考核系列“组合拳”,组织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议、党委(党总支)书记工作交流会等,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好干部。(办公室、组织部、发规处)
(三)强化宣传宣讲,营造浓厚氛围。用好学校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资源,全方位集中开展研究阐释、宣传宣讲,把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的生动故事唱得更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
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校园融媒矩阵平台,做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报道。开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潮头”专题专栏,持续做好各单位各部门的学习贯彻和反响情况报道,与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宣传报道、45周年校庆宣传报道等相互呼应。加强网上传播和对外传播,积极主动对接校外媒体,讲好量大故事,为学习宣传贯彻营造良好氛围。(宣传部)
2.加强理论宣讲。充分发挥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学校智库平台的作用,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系统深入解读和阐释,组织力量开展相关课题集中研究。充分发挥学校“8090”博士理论宣讲团、“8090”辅导员理论宣讲团、“00后”青年学生宣讲团、校党员之家宣讲团、青马协会宣讲团等力量,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和宣讲活动,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传达到学校每个角落、每位师生。(宣传部、科研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强化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紧扣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完善“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长效机制,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并推动转化落实。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深化规律性认识和强化前瞻性研究,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期待新要求,巩固深化学校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和“牢记殷切嘱托,加快特色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果,结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际,紧扣科技创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持续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找准调研切入口、着力点,进一步谋划和实施一批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的牵引性的具体抓手,把举措研究得更深更透、对策提得更准更实。注重调研成果推广应用,编印调研成果集。(宣传部、各相关部门)
2.着力解决现实问题。主动回应广大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认真分析、深入调研查摆“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问题,提出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稳妥推进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各项改革落地落实,做好信访工作与民生实事工程,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办公室、发规处、人事处)
(五)强化督促落实,形成工作闭环。持续发挥督查效应,以扎实有效的指导督导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党委(党总支)要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计划,狠抓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高标准谋划、高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工作机制,根据上级党委统一部署,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回头看”工作,按时报送学习贯彻情况。(宣传部、各党委(党总支))
2.加强督导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督导指导,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查任务、查责任、查作风,推动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学习贯彻落实的结合点、落脚点,确保执行有力、落实见效。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校内巡察和意识形态专项督查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办公室、组织部、纪检监察室、各党委(党总支))
三、工作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要求。
(一)坚持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2004年习近平同志莅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服务保障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结合起来,确保一体领悟、一体落实。
(二)坚持上下联动、入脑入心。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摆在首要位置,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每一名党员干部、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员工,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明确的原则目标、提出的部署要求传达学习到位。
(三)坚持实干实效、落实到位。突出实战实效导向,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提出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性转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路径、具体举措,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到位、贯彻落实到位,不断凝聚起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强劲动力和强大自觉,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好态势,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四)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引导。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兼顾对内对外、网上网下,营造风清气正、积极昂扬的社会氛围。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加强对学校各类媒体和传播平台的管理,强化网上舆情监测引导,做好重要制度出台、重点工作部署、重大活动实施、重磅宣传发布的审核把关,严防学习贯彻工作“走形”“变样”,坚决防止出现“低级红”“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