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4月24日上午,我校邀请到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博士生导师龙协涛教授做客思量书院为大家作题为《中华“学而时习之”读书文脉的传承与弘扬——从“耕读传家”到“学习强国”》的主题讲座,这也是第七期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工作坊。学校学习强国管理员、网评员、部分辅导员和宣传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宣传部部长陈永强主持。

龙协涛教授结合自己所创作的《中华读书赋》,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从读书和尽孝的关系切入,系统阐释了孝道孝感与书香孝感的内在统一关系。他从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读书学习的文脉传承、读书学习的目的和成效、态度和习惯、方法和路径、兴趣和境界,读书与爱国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论述。
龙协涛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对孔子开创的“学而时习之”中华读书文脉的最好继承与弘扬,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要通过读书学习从而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以自己创作的《中华读书赋》为例讲道:“学洋不崇洋,师古不泥古。”“朱子清清活水,滋兰蕙九亩;孟子滔滔激言,养浩气十分。”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兼具文学艺术魅力,为我们更好推动读书学习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指明了方向,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讲座结束后,龙协涛就学校如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提升读书学习成效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龙协涛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编审。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人”称号。中国期刋协会特骋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AMI和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的咨询委员。 龙协涛教授多年从事文艺理论、美学和编辑学研究。出版著作《文学阅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艺苑趣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读者反应理论》(分湾扬智出版公司1997年)、《现代美育教程》(与人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等6本。有7本选著:《鉴赏文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郑子瑜墨缘录》(作家出版社1992年)、季羡林领衔主编“当代散文八大家”(海天出版社2002年),担任其中金克木散文精选《华梵灵妙》、汪曾祺散文精选《京华心影》、张中行散文精选《桑榆琐话》三卷分主编并撰写前言。发表学术论文、书评、文艺短论、随笔、散文等百余篇。获北京大学首届朱光潜美学著作奖等奖励,为岳阳楼、重庆鸿恩阁等历史文化名胜景点撰联写赋获好评。
龙协涛教授的的词作《五环颂》荣获奥运优秀歌词奖,并在最终入选的的30首奥运优秀歌词中排名首位。龙协涛教授的另一首词作《世界吹来奥林匹克风》则荣获奥运优秀歌曲奖,该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刘青谱曲,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据悉,龙协涛教授也是唯一以非专业音乐工作者身份获奖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