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首都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座谈会”于10月10日上午在京召开。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出席并讲话,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韩凯主持会议。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国防大学研究员颜晓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学与研究》主编秦宣、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北京市社科院院长谭维克、前线杂志社社长陈之昌等在座谈会上发言。本版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首先,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中央和中央政治局带头,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一是要求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首要任务开展工作。二是要求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牢记和掌握全部工作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要求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其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针对这几年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种种舆论和曲解,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再次,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对此,应该全面地正确地理解。一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二是“两个不能否定”指的是“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三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针对的是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讲话精神 建设“思想高地”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崔耀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讲话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对于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都理论界要发挥好自身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思想高地”。广大理论工作者要掌握系列讲话的思想武器,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系列讲话精神。一是做学习宣传的主力军。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原原本本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通过认真研读讲话原文,深刻领会讲话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领悟讲话的精神要义和精髓所在,把握讲话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观察、思考和破题的能力。二是做研究阐释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首都理论界资源优势,集中攻关、集体攻关,努力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深入阐释解读系列讲话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核心思想、精神实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积极参与宣讲活动,进机关、进基层、进网络开展宣讲辅导,用大众化、通俗化、网络化的语言和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三是做自觉运用践行的主力军。要在系列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做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承担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使命。多研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多研究人民最关心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多研究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创造性提出理念、思路和举措,当好党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
锦绣华夏地 七彩中国梦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辛向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有客观真实的内容,也有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绚丽色彩。
中国梦是红色梦,是社会主义的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梦,不是别的主义的梦。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就失去了根基。中国梦是橙色梦,是暖色的,是温暖人心的和谐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中国梦是黄色梦,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的梦。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梦是绿色梦,是绿色的,是能够永续发展的梦。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梦是青色梦,是具有青春活力的梦,是改革没有结束时只有进行时的律动之梦。中国梦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它是敢于在深水区、险水区进行深层次改革的。中国梦是蓝色梦,是走向海洋、走向深蓝的梦。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要保卫我们的海洋国土,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建立起强有力的海权维护体系。中国梦是紫色梦,是紫气东来的东方大国的梦,是与世界同精彩的梦,是为世界带来福祉的梦。古老的东方大国为当今世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世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包含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内在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认识前提。
把握规律是一个认识过程,根本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着力点,一是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学习历史中发现规律。二是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从洞察趋势中把握规律。三是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从集思广益中认识规律。四是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从改革实践中提炼规律。
事物是矛盾体,规律表现为矛盾的规律,即处理矛盾关系的规律。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二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四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五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均衡点上展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人民幸福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郭建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更加突出五位一体。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完整现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平与正义是科学发展的基础。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更加重视利益协调。必须十分注意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更加着力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当前科学发展的着力点、结合点和交汇点,既体现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又是党执政能力的检验尺度。执政党只要真正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顺民意、得民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思考
《教学与研究》主编 秦 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表过多次讲话,要求以宪法为统帅,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这不仅展示了新的法治思维、治国理政方略,也昭示着中国法治建设将进入一个宪法统率、系统推进、追求实效的新阶段。
第一,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制度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依靠法治。扩大对外交往,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第二,明确了法制建设的新目标和任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结合体,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目标。腐败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即通过法律制度规范权力运作的范围、过程。要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公民自由,实现社会公正。
第三,提出了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方针和措施。一是树立法治新理念,忠于宪法,依宪治国。二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是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同时突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和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继续推进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思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心里有群众才会有好作风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炳林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一论断深刻揭示党群关系的本质。党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现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树立良好的作风,关键是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只有心里有群众,才会有好作风,才会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一是要深入基层体会群众艰辛,增强群众感情。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身体会群众在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关心群众疾苦,增强群众感情。心里有群众才能克服官僚主义。二是要切实给群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我们的政策要坚持公平的原则,注重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既要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力,又要考虑底层社会群众生存状态和实际困难;创造条件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只要不断为人民造福,群众就会拥护,党群关系就会密切。三是善于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得真知,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共产党的责任就是给群众指明方向,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树立了这种价值观,就会认真向群众学习,把群众分散的、个体的意见,转化为统一的意志,然后再到群众中去贯彻。心里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才会自觉地密切联系群众,克服不良作风。四是扩大民主,健全制度,让干部心里更多地想着群众。发扬民主就是要尊重人民基本权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群众的意见和评价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提拔、升迁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 邵景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基于“打铁还得自身硬”的理念,突出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此我们应深刻领会。
随着执政日久,一些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党中央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置于脑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惩治是预防必不可少的前提。对“四风”问题突出的干部,一定不能姑息迁就,应该通过党纪政纪和组织调动等手段,给予相应惩处。这既是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基本经验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整风时起,就注重把思想教育同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相结合。这样进行管党、治党,党员干部有压力也有动力,普通群众受教育也有希望,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成效。但近些年来的教育活动,有些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公务员纪律的人并没有受到相应处分,这样的教育活动只是“走过场”。这样的教育活动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缺少一个“严”字。如果对“四风”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怎么能够让老百姓认同和支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又怎么说这是一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吐故纳新,党才能以优良作风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先进性,立于不败之地。
认同才有领导 创新始能主动
中央党校教授 辛 鸣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锻造国家硬实力;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涵养国家软实力。中国道路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但质疑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要改变意识形态领域被动的局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是我们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第一,用鲜明的立场和彻底的逻辑把我们的道理讲清楚,是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的基础。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在讲道理。这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好,我们的制度选择为什么优越等重大问题向群众讲清楚讲明白。
第二,用群众明白的话在群众感兴趣的地方讲道理,是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从话语体系上进行了创造性转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与尊重。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还体现在要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手段、进入新领域。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应排斥网络,而要让网络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第三,敢于亮剑,勇于担当,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是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的基本功与必由之路。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肆宣扬“普世价值”,是在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如果我们以所谓的“不争论”,拱手让出领导权与主动权,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侵犯。
学习讲话精神 增强“看齐”意识
前线杂志社社长 陈之昌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今天所说的“看齐”意识,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可以叫作保持一致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增强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
要“看齐”,先学习。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和基础。增强“看齐”意识,首先要系统学习、完整理解、全面掌握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自觉地按照讲话的要求去做。
齐不齐,看行动。增强“看齐”意识,不仅要做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也要做到行动上的统一。对《前线》杂志来讲,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的办刊方向、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坚持宣传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坚持批评错误观点和倾向;另一方面要倡导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增强刊文的现实针对性。
增强“看齐”意识,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障,是党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
坚定理想信念要“顶天入地”
北京市社科院院长 谭维克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要在“固本”上下功夫,把精神支柱立起来,解决好理想信念“弱化”的问题。理念信念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兴党之要。在今天,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基本功”;把树立理想信念、培养理想信念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走好人生道路的“必修课”。
要在“顶天”上下功夫,执着追求崇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解决好理想信念“矮化”的问题。我们倡导的理想信念,决不是眼前的、庸俗的、碎片的,而是远大的、崇高的、共同的。当今,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相统一,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相统一,崇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相统一,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
要在“入地”上下功夫,把坚定信仰与忠实践行结合起来,解决好理想信念“虚化”的问题。一是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实。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既要恪守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又要努力克服空洞式、教条式说教和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二是党性锻炼和修养要务实。坚决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就能让党员干部得到教育提高。三是改革、创新、发展和民生工作要落实。必须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排除万难,一步一步把崇高的理想变成美好的现实。